日期:2025-07-06 12:17:24
微mym1323
硬皮病,中医称之为"皮痹",多因阳虚寒凝、气血瘀滞、痰湿阻络所致。
①阳虚寒凝:阳气虚弱,寒邪内生,凝滞肌肤,导致皮肤硬化紧绷。
②气血瘀滞:寒性收引,气血凝滞,瘀血阻络,加重肌肤失养。
③痰湿阻络:脾虚湿盛,痰浊内生,阻滞经络,使皮肤失去弹性。
面对这种"皮痹",就需要温阳散寒、活血化瘀、化痰通络,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症状!
今天通过一个案例,给大家分享一个经验方,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硬皮病,如局限性硬皮病、系统性硬皮病等。
案例介绍
患者45岁,3年前开始出现双手皮肤硬化紧绷,遇冷加重,逐渐发展至前臂。伴关节疼痛、畏寒肢冷、月经色暗有血块。
展开剩余52%见舌质紫暗,有瘀斑,苔白腻,脉沉紧。中医诊为皮痹,辨证属于阳虚寒凝,气血瘀滞。
患者中年女性,阳气渐衰,寒邪侵袭,凝滞肌肤。久病入络,气血瘀滞,故见皮肤硬化。畏寒肢冷为阳虚之象。舌紫暗有瘀斑,脉沉紧,均为寒凝血瘀之征。
于是,给患者开方:
制附子,肉桂,干姜,当归,川芎,红花,鸡血藤,威灵仙,地龙,黄芪,甘草。
并嘱患者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,坚持服药,适当运动。
结果怎么样呢?
患者服用一个月后,皮肤紧绷感减轻,关节疼痛改善,畏寒症状缓解。
在原方基础上加桂枝、细辛,以增强温通经脉之功,继续服用后,皮肤弹性逐渐恢复,硬化范围缩小,月经情况好转。
去红花、干姜,加入桑寄生、杜仲,以补益肝肾,强筋壮骨。持续服用中药半年,患者皮肤基本恢复柔软,生活质量显著提高。
这个案例告诉我们,硬皮病通过中医辨证施治,抓住"阳虚寒凝"这个病机,坚持温阳化瘀的治疗原则,是能够获得显著改善的。关键是要早诊断、早治疗,循序渐进,持之以恒。
(注:本文仅供参考,文中方剂需专业医师指导,不可盲目自用。)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平台佣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